狂人之家 ——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热搜: 大学 狂人 文学
查看: 3195|回复: 1

驻马店旅行笔记(原刊《狂人》第一期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0-11 08:48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魏庆彬 于 2011-10-11 08:53 编辑

文/吴景传

5月4日

早晨好读书!        
趁韩刚尚未来接应上山,我俩盘坐于眠床上,读读书,想想事,偶尔谈几句话,倒是清闲自得。我重读余秋雨的《抱愧山西》,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,还是余氏引述的那首催人泪下的《走西口》:
哥哥你走西口,小妹妹我实在难留。手拉着情哥哥的手,送哥送到大门口。
哥哥你走西口,小妹妹我有话儿留。走路要走大路口,人马多来解忧愁。
紧紧地拉着哥哥的手,汪汪泪水扑沥沥地流。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,只盼哥哥你早日回家门口。
……
余氏说,“哭是哭了,唱是唱了,走还是走了。”
我想起了与晋商齐名的潮商,想起了我的家乡潮汕,想起了红头船,想起了已在天国的外曾祖父。
广义上的潮汕人海内两千五百万,海外两千五百万,这样的比例在全国应该是唯一的。
在兵荒马乱穷困潦倒的年代,我的曾祖辈为了生存和发展告别了深爱的家乡、妻儿老小,带一抔黄土,背上甜糕,狠狠心,登上了开往南洋的红头船。大海难测,生死一瞬,大陆这头的亲人拜妈祖拜观音拜龙王,可是,还是有许多一去不复返,从此杳无音讯。生生死死,阴阳牵挂。我听过一则事:将要过番的儿子想着此去天海茫茫,竟跪在白发苍苍的生母跟前,然后,跪着倒退出家门。终究有许多潮人活着到了南洋。他们辛勤工作,终于,在异域的东南亚,开拓了“东方犹太人”的奇迹。而当回头故乡,已是物是人非。他们听着潮剧,饮着工夫茶,回想故园风物,然后渐渐老去。
母亲给我们讲过她的祖父,也如《走西口》中的生死诀别,过番泰国,三十年后回乡建“四点金”大屋,老人家悲喜交并,以“旅泰卅载辛勤克俭建此屋”勒石为记。
诗人汪国真说过一句话,“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”,如今身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北国,遥望南天,竟也时常失去七尺男儿的志气,悲从中来。有一天午睡,梦见与家人在一起围坐着吃卤肉,醒来时感觉十分失落,就用冷水去洗了个头,清醒清醒,可那种深深的遗憾还是不能洗去。其实这是早有所料的,可我还是选择告别仁爱的家人。男儿是要建功立业的,要学会坚强,学会刚毅。
“一切旅行者的精神结构,家在极近极远处”,当我告诉我的朋友,我会喜欢、爱上河南时,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。无论身在何方,了解、关悯我们脚下的土地,爱护它、亲热它,那时,《走西口》中的“妹妹”的泪水将是滚烫的希望之泪,而不是生离死别的绝望之爱了。
九点,韩刚发来短信,我俩又匆匆上山。
“静对古书寻乐趣,闲观云物会天机。”前一天已对查岈山有基本了解,此回希望有“会天机”的新异发现,则须“闲观”,即“淡然无极而众从之”。故而,已看过的景点草草掠过,未走过的山路我俩兴致勃发。
时天气晴和气爽,乃旅游佳时也。
又至秀蜜湖,见一对老夫妻于湖边垂钓。老伯其意也不在钓,老太蹲着,二老正谈心呢。顿觉兴趣,遂想以此二老为背景留影作念,以勉己身。梓佳也认同其妙,为我选择位置角度。可是,距离太远,傻瓜相机看不清楚,距离太近,又怕打扰氛围,况且,二老不知为何是在湖的护栏下方,我俩也近不了。最终作罢,只能感叹二老颇有心计,独赏春光了。
在吴公路上方,有一摊算命的,位子空着,我俩好奇,就上前与算命的老先生搭话。先说明来意,乃是求学而来,并非算命,老先生也颇为热情。这样,也就没有了五台山菩提大师那种“问禅不得问佛,问佛不得问禅”的机锋。
对于五行八卦,我纯粹外行,也就不知其终极真伪。去年,老同学郑金雄嘱我为其姐姐的千金取名,我诚惶诚恐,查阅了两本两百余爷的命理学书籍,历十余日,依其八字,蕴我愿望,才取得“郑红缨”一名,其艰辛可想而知。
因为不明真伪,也就不敢断言其为迷信。然而,“心存正道”仍是我所坚持的 。同学重光曾请我为其父肖启杰先生作冠名联,启杰叔稍通易学,我乃拟曰,“启明慧眼观生克,杰俊良行萌大千。”左道旁门,儒法正统,只要有利社稷苍生,就应尊重支持,不明所以而一概否定,不足取,乃冒进之举。
上学期桓老师稍有讲过五行八卦,可我记性不好,也就多半忘记。而更重要的,易陷入“不可知”的言说,我素来认为年轻人少涉猎为佳。
老先生操纯正的河南口音,我察言困难,便只能注重观色。他从占卜的竹筒中抽出一个竹签,在沙地上比画示意。谈“木火土金水”之间的生克关系,这是比较简易的,看他很认真地重复好几遍,感觉不知是故弄玄虚还是低估了我们的理解能力。实际我并不想询问其具体的技术性的知识,而更关注其对五行八卦的宏观理解。故我问道,“老先生,八字能够决定生命,为什么许多时候算命先生还会告诉人们要如何做呢?”他似乎有点难为情,或者听不清我的意思,又拿起竹签比画,谈起了八卦的布图特点。梓佳问了他比较具体的八字问题,他恢复了从容,可仍是依其具体生辰打开命书“翻册算命”。我掠过这样的念头:许多乡间术士多是蒙人的。
从大学开设易学课程和许多国际巨哲对易学的垂注,表明着易学有极精异的内涵,也即它属于高端的社会科学。可是,许多连字都不认识的乡间野老却能口若悬河为他人指点迷津,这提醒着人们对容易陷入“不可知”学问应保持高度的谨慎。
因为是“求学”而来,我俩还是向老先生表达感谢,而后再上山。
第二回到包公庙,前一天是感性认识,此回真想察其端倪。在正门内侧刻有包拯的家训,大概是说其子孙如有愧对社稷者死后不能归入包门。十分难得,我便记了下来。殿口有一个和尚拿着香送发给游客。历史上似乎只有包希仁与周公旦被后世尊为“公”,我对包公是很尊敬的,又想入内详细看看,遂接过香入内。殿内神龛左侧有一个和尚敲罄,依叩首动作三敲。毕,尚未起身,敲罄的和尚说,“请施主添香油!”已如所料,我只能放上一元钱,想想包大人清廉,我又一身寒瘦,若地下有知,定然也会原谅我的吝啬。怎耐和尚又说,“施主,周围有大师为你指点迷津!”我环顾四周,吓了一跳,在殿昏暗的角落里有四五道貌岸然的和尚“耽耽相向”。我终于中了“送香”的连环计,生气不满,便起身离开,笔记也就忘记带回。出了殿,有一青年男子迎上来与我俩搭话,男子应该是庙的侍事,大约发觉我俩与众不同。男子是南方人,我俩跟他谈了“庙”与“庵”“寺”的区别以及真诚的重要,他似乎有些尴尬,只是微笑。尽管不满,表达进步认识还是让我俩很开心。
嵖岈山素有“华夏图腾林”之称,一些石林确实很像各种动物,我也很觉惊奇,可是这毕竟只是石头断裂风化形成,导游实在没有必要过分强加因果牵强附会,像则像,不像也无妨,点到为止便可,其余由游客自己观赏去。导游的本职在“导”,即提供一定的欣赏方向和角度,这也是对游客的主体性、审美水平、悠闲趣味的肯定和尊重。我对图腾巨石的感觉不强烈,草草看过,突然被一名为“战争与和平”的巨石镇住了。据说此石一头似鸽子,一头似将军帽,我本不感觉有几分相像,而是被其名字吸引了。有意思,将托尔斯泰的作品《战争与和平》移花接木,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悲悯情怀,中西合璧,难能可贵,值得关注和提倡。
在该巨石稍下处是一个“以手作画以名作诗”的摊挡。摊主为一三十出头的男子,留着齐肩长发,衣着、表情有些拘谨,有一种不很成熟的艺术气质,我也爱好书画,顿生惺惺相惜之心。
实际这种工艺我已见过多次。即事先用手指纹蘸墨,在光亮而吸水性较差的纸上印出山水。当有顾客供名,便常以名字冠首,多嵌成七绝一首。这不需要很高的艺术造诣,但要有娴熟的组句能力和商品化的创作心态。
见生意红火,也就不便与其谈话,只顾细心观看。可惜,这位兄台的字极度张扬,阳刚有余,阴柔不足,有一种山野的流气,缺少必要的淡定从容。这种书法风格甚合老百姓的胃口,大凡以为表象的力是书法的最高境界。我一直认为书法应有多元的表达精神,而这种多元须以一定的文气为准绳。即便是天真烂漫的《龙门造像记》,在文化气息方面也极耐人寻味。再看其诗,兄台确有捷才,旁“征”博“引”便凑成七绝一首,真正指名作诗立就。虽无诗味,然于普通老百姓而言,也足够收藏了。
人渐少,我终寻得与其说话的机会。梓佳嘴快,说,“景传,和他PK一下!”PK是不可以的,PK也是不敢的。记得画家林仲伟送我的老师赵钦宣一国画,画中枝头两鸟小嘴相对,作谈话状,款曰“欲赏莫相违”。而我也一直坚持这种文化姿态,故而与道合之人,往往是共赏之,当然,共赏之余,客观、公正、真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要有的,于是,我试探着开口了。
“兄台,你名片上的签名是庞中华写的吧?”
“嗯,是,很有骨力,你们是……”
“河大的,从开封来,也爱好书法。”
“哦,庞中华的字很规范。”
“对,很拘谨,工具性似乎太强了。”
兄台微笑,不置可否,看着自己用美工笔写的诗,我又开口。
“兄台,见过李放鸣的字吗?”
“我练过他的字。”
我一阵喜悦,自己已看出他的一些家数,又说:
“如果掺入一些魏晋书风,可能会更好。”
“是, 你了解不少啊!”
…… ……
见又有人上来索书画,我俩便悄悄走开。
到了女儿国了。
这里有黎族女子经营的黎族婚礼。昨天路过此处,听了一句很唐突的话,“你好,来当回新郎吧。”太直接了,便打消了进入的兴趣。此刻想及孔庆东引述的“大哥,我要你要我”,倒也真宽容了她们的表达。今天此行,寻趣而来,一定要看看,看就是看。有意思 !竹屋的门关着,里面吹吹打打丝竹弦歌,门口有许多盛装女子使劲推门,大约是闹洞房。门前一桌,有酒数盏,酒香四溢,猜想黎族应也有喝交杯酒之俗。门终于开了,姑娘护着她的良人,殷勤地献上饰品,作为纪念。
接着应该是到桃花洞了吧。据碑志载,时光武帝刘秀有难,得姑娘桃花相救,藏于此洞而得名。洞口有一石屋,黝黑狼籍,似有千年之久,内有香炉,有稀淡的香烟逸出。这儿人迹罕至,杂草丛生,古树盘桓,神异非常,我猜想此处应有过高人在此修行炼丹,或有过骚客在此隐居。竟生许多膜拜之心,真想在此留照。梓佳不解我的意思,我还是固执己见,半开玩笑说“桃花有意,流水怎可无情”之类。最终还是拍了,拍是拍了,遗憾更大,就这一张洗不出来。莫非此处真为神秘之地,不能拍照,或者桃花姑娘羞见生人,不敢一笑嫣然,你就胡乱猜吧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网站地图|狂人之家 ( 豫ICP备10202085号

GMT+8, 2025-7-10 16:21 , Processed in 0.091883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